maxresdefault.jpg

《所羅門的偽證》翻拍自日本知名推理小說家宮部美幸同名之作。以小說中文翻譯版本,台灣出版總共6大本(包括「事件」、「決心」和「法庭」各上下兩冊),聽說將近90萬字數,實在是沒時間看完啊!所以只能選擇先看《所羅門的偽證》的電影版。

原著作家宮部美幸(宮部みゆき)在日本推理小說界中被歸類為社會派推理,其作品關注著當今日本的社會問題。可惜本文無法依據小說版傳達宮部美幸的社會理念,只能透過影視化的作品淺薄的評論。

014453vvvtmybb7y6bypf9.jpg

(日本電影的人物關係圖)

 

宮部美幸作品影視化的評價?

 

其實早在《所羅門的偽證》小說全部在台灣出版上市後,便在獨步出版舉辦演講從講者陳國偉老師口中聽說將翻拍成電影的消息。只是6大本小說濃縮拍成上下兩集的電影版,內容“簡約”是可預期的。尤其宮部美幸的小說文筆細膩,小說人物特性各個都非常鮮明。因此在影視化作品中,演員們能完整發揮出該人物也有困難度。雖然這部電影裡找來許多實力派演員飾演校長、老師或家長之類的角色,撐起這部電影的靈魂。可惜故事情節以國中生為主,國中生演員幾乎都是毫無演戲經驗的新人,過於計較他們的演技也沒啥必要了。

而主角藤野涼子從電影舉辦的萬人海選中脫穎而出,也因《所羅門的偽證》奪得日本不少電影新人賞,她絕對是電影中亮點之一。

(PS.只是藤野涼子以同樣名字出道,超奇怪!『藤野涼子』不會擺脫不掉電影中的角色形象嗎?只是她至今仍在就學中而未復出,故往後會不會繼續當演員也是未知。)

如果想關注宮部美幸的作品探討的日本社會議題,不妨可以看看這部電影如何透過國中生們的眼界傳達他們面臨霸凌等社會問題。

 

日本電影《所羅門的偽證》宣傳海報

 

孩子們最後的審判

 

日本其中一版的文宣海報,集結電影中主要年輕演員拍攝出參照達芬奇〈最後的晚餐〉那幅畫。但由於我對聖經不甚理解,只能猜測大概想表達「誰是猶大」、「猶大背叛」之類的感覺吧?只是這一版海報的學生們,似乎像電影裡面一樣有種「假裝扮演大人」的彆扭感。雖然本片講述著霸凌、死亡等嚴肅議題,但學生們悶在一個沉重的氛圍中,仍有種「他們是國中生嗎?」的困惑。

電影中模擬審判辨明著一起自殺案是否屬實,因為藤野涼子意識到他們口中的「大人們」(包括校方老師、學生家長、警察和新聞記者),並不能有效制止告發信中指證霸凌同學謀殺柏木同學的消息流傳。藤野涼子想透過審判中立的方式,抗衡媒體或流言的捕風捉影。有時候年齡累積的經驗,並不代表解決事情的方法絕對正確。學生們想透過「審判」的辯證方式,找到案件真相,何嘗不是一種面對事情可行的方法?

 

日本電影《所羅門的偽證》

 

面對死亡的感觸

 

電影中圍繞著「柏木同學」死亡的案件,進而帶出死亡、霸凌、媒體亂象各種議題。同儕意外的衝擊促發學生們思考「死亡」的意義。部分老師和家長為了自以為的保護,試圖隔絕孩子們接觸各種問題,但似乎也因為大人們欲蓋彌彰而更加問題化。簡單來說,寒冷的冬天父母不免叮嚀孩子注重保暖,但一再提醒使得孩子用心理感受到「外面好像真的很冷!」而無法親自感受並承受「外面的寒冷」。電影中,老師家長交代學生們只該重視升學課題,相較之下其他事情被視為不能碰觸的。可是當下問題發生時,誰也沒有辦法等到考完升學考(長大後)再來面對啊!尤其,面對「死亡」的衝擊,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更加能坦然面對。

儘管這些議題相當複雜,但導演以一種「沉重的步伐」鋪陳過程,使得有時候某些國中生們有些情緒反應過於突兀。關於結局不想徹底爆雷的心態,只能含糊地說「最後突然衝進髮夾彎的情緒轉折是怎麼回事」或許礙於電影篇幅,有些細膩的情緒只能淡淡的帶過。

(以上圖片來源:網路搜索)

arrow
arrow

    東山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